
卫老爹过寿,百姓们自发地凑了粮食做了寿馍,张主任带着大家来给卫老爹过寿,卫老爹知道大家过的都不容易,气的拿拐杖打了张主任几下,责怪他不应怂恿乡亲为他过寿,张主任说明百姓的心意,大家都知道卫家这大户也空了,他们心里也都记挂着卫大河,希望替卫大河给老爹过寿。
卫老爹听到乡亲们心里还记着卫大河,非常感动,他希望大家把寿馍分了吃,但大家谁也不愿意,留下寿馍之后都离开了卫家,卫老爹吩咐刘不让,等上了前线,一定要把这个事儿告诉卫大河,让他不要忘了咱关中父老的心意。
刘不让带着寿馍和粮食、新兵出发去前线,卫家族里三个妇女追了出来,她们家里的儿子丈夫都死了,她们也想上战场出些力,就算不能扛枪,她们可以在后勤做饭洗衣抬伤病,卫老爹和刘不让只好准许她们-的请求。
刘不让这次带来的新兵,老的老,小的小,还有几个妇女,刘不让告知卫大河,大柳镇适龄的孩子已经不敷了,只能这样拼凑,这些兵里面大多半都是刘不让的本家,卫大河看着这些新兵,还有卫老爹,的鼓励信,内心百感交集,乡亲们这样支持他战争,若再不能将鬼子赶出中国,实在对不起家乡的亲人。
卫大河带着范成章和王三喜去看了八路军,高晓山死了,八路军几乎全部负伤,这次战斗之后,其他军队都有补充新兵,唯有八路军没有,是前指下令不允许八路军补充,且要让他们尽快离开根据地,卫大河不管是谁的命令,这次是八路军救了游击队,做人绝不可以没良心,卫大河让王三喜和范成章抽调一些新兵,补充八路军。
百姓们围在翠姑家门口,嚷嚷着要当八路军,可征兵是需要向上级申请,需要走不少法式的,百姓们不想走国民党的法式,八路军的石排长为了安抚百姓,便让大家先挂号名字,之后再向上级申请批准。
晋军的建制一直不完善,之前徐培宗多次跟前指提申请,前指都没有明确回复,卫大河给晋军的赵顾问提议,山西是晋军的地盘,补充方式可以略微灵活些,前指曾明确说过要取消救国会和民兵,晋军可以把这些兵收纳进来。
简秀章让魏玺铭尽快撤销游击纵队-的建制,所有军队立刻归建,他认为组建游击纵队这个主意根本就是草率。
卫孝定作为督战顾问被派去游击纵队,卫大河见到亲弟弟非常开心,想要上前给他拥抱,卫孝定却非常冷漠地行了军礼,刘不让喊了一声三少爷,卫孝定却非常严肃地纠正,要称谓他为卫顾问,卫孝定,的六亲不认的架势令大家感到无意。
卫孝定宣布了前指的命令,即日起解散国民革命军驻中条山游击纵队,游击纵队所属团一个月内全部归建,原游击纵队所属的八路军马上驱离。
游击纵队撤销的命令在百姓和各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,民兵都想在这里打鬼子,家门口的鬼子还没打干净,他们不想跟着军队去别处,并且他们走了百姓又该怎么办,翠姑和赵顾问安抚大家的情绪,让大家等等消息,相信卫大河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。
范成章团在没来游击队之前,一直被调来调去,比打游击还惨,他们不愿意回到之前的样子,跟着卫大河虽然苦累,但大家都觉得值得;王三喜召集陕军中加入八路军的同志,让大家先做好思想准备,他们身份比拟特别,必须第一批撤离,幸免被抓到小辫子。
刘不让给卫孝定端了一碗面,卫孝定还是非常冷漠,话都不愿意和他多说一句,刘不让问起他为何这么多年不跟家里联系,并且对年老还是那种态度,卫孝定称自己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能跟家里有太多联系,并且和卫大河只是工作关系,工作和情感必须分开,党国的利益高于一切,卫孝定张口钳口都是卫司令,连一句年老都不愿叫,刘不让觉得心寒。
卫孝定在训练场看到了八路军正在训练,他不满八路军在国民党地盘训练,下令一周之内不能看到任何八路军在这里活动,还要取缔一切民间组织,撕毁一切宣传口号。
卫大河坐在高晓山的坟前说话,这次游击纵队的去留问题让他很为难,如果高晓山还在,一定会告诉他,游击纵队绝对不能散,卫大河自己不图升官发财,他不怕抗命的后果,可川军和晋军不行,他不能拖累两个兄弟团,因此似乎是只能服从命令,解散游击纵队了。
卫大河和范成章一块儿吃饭,二人以兄弟相称,范成章本以为卫大河是看不上他,的,没想到卫大河对他评价还很高,川军和晋军的兄弟是从来不怕战争的,只是中央军看不起地方军,哪里有硬仗就让他们上,伤亡惨重还不给补给,卫大河知道他们是战争打怕了,心凉了,自从永济之战后,他就更明白这种想法了。
范成章向卫大河说明了自己的心意,他是真的不想走,刚开始确实不想在这儿,但现在是真的舍不得,这里的百姓那么赞助他们,军民一心抗战才看获得希望,说起高晓山还真是个有能耐的人,卫大河将高晓山的日记交给范成章,希望他能发扬高晓山的精神和抗战策略,不管到哪里都能打胜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