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杨善洲生前曾任南省保山地委书记,他为官多年,但老母、妻子和三个女儿却一直在乡下艰辛生活。为了兑现自己当初“为本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待遇”-的许诺,退休后,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,扎根大亮山,义务植树造林,一干就是22年,临终前将5.6万亩、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。本剧从这里讲起,女记者叶紫深入大亮山寻访杨善洲,她在途中乘坐送树苗的赵希顺的车进入深山。
叶紫到大亮山后听说杨善洲带人进了深山植树,她没能见到,前任副省长赵希顺刚退休,在回城的路上赵希顺向叶紫讲起杨善洲-的故事:赵希顺和杨善洲相识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杨善洲在施甸工作时记得民心,省委组织部找他谈话时让他可以带一个秘书去新的地区工作。
杨善洲听到外面雷雨声后赶往雷打树村,到那里后全村人都在转移,可有些村民还抱有侥幸心理,雨越下越大,有些村民房屋屋顶开始漏水。大雨将雷打树村的后山墙冲倒,一些老人和小孩儿哭着跑出危房,杨善洲指挥老百姓紧急转移,泥石流很快吞没了村落。
地委派郭保义开车接杨善洲去新的地区工作,大亮山...的水灾给杨善洲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赵希顺和叶紫坐车达到施甸,他知道她没采访到杨善洲有些失望,还建议她在施甸找人探听杨善洲的事迹,赵希顺希望她去杨善洲家里采访一下他家里的五个女人。
叶紫看到那片树林十分震撼,她去了杨善洲家里,那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叶紫见到了杨善洲-的爱人张玉珍后看出她的牙不舒服,引叶紫进门是家里,的大女婿,听到阿婆-的叫声后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从地里回来,叶紫想在杨善洲家里住上几日,张玉珍将她安排在西屋。张玉珍向叶紫说起杨善洲的小名是马桩,那屋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是他爷爷在的时候盖起来的,还向她讲起昔时发大水的故事。